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北京雾霾最严重的一年西方国家媒体都做了什么_北京雾霾最严重的一年

tamoadmin 2024-06-18 人已围观

简介1.2013年北京雾霾有多严重2.《《穹顶之下有什么科学上的错误》的错误》3.来看看北京一年来的雾霾有多严重4.北京雾霾天气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此后每年都发生吗?我国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今年1月及10月份发生多次持续时间长、污染范围广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大气颗粒物的污染问题。燃煤源冬季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源贡献春、秋较高,冬、夏季较低,工业污染源贡献在夏秋季节较高等。这些都是原因,据有

1.2013年北京雾霾有多严重

2.《《穹顶之下有什么科学上的错误》的错误》

3.来看看北京一年来的雾霾有多严重

4.北京雾霾天气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此后每年都发生吗?

北京雾霾最严重的一年西方国家媒体都做了什么_北京雾霾最严重的一年

我国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今年1月及10月份发生多次持续时间长、污染范围广的雾霾天气,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大气颗粒物的污染问题。燃煤源冬季贡献最大,生物质燃烧源贡献春、秋较高,冬、夏季较低,工业污染源贡献在夏秋季节较高等。这些都是原因,据有关权威调查显示,室内PM2.5污染程度要高出室外5-10倍。美国环境保护署历时5年进行调查,也发现许多民用和商用建筑房间内的空气污染程度很高,超室外空气污染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别不信。雾霾元凶PM2.5,只有你最细头发丝的1/20,让你防不胜防。就算你门窗紧闭,它也无孔不入。保证了空气通畅,避免细菌滋生,氧气补充后,还需要及时净化室内空气。于是空气净化器家里必不可少,但这样对滤网的压力貌似大了些。用久了忘了什么时间换的反而更加危险,所以对于雾霾天最好的是负离子净化器,首先是净化效果好。

空气负离子可以与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烟雾等带正电的微粒相结合,使其凝聚沉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空气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中的应用》一书中也专门说道:“在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到的环境中,直径1微米以下的微尘、细菌、病毒等几乎为零。”负离子对PM2.5的净化作用可见一斑。

其次就是负离子净化器可以做到无耗材,不用更换滤网,并且净化机制就是开机后在市内形成负离子浴环境。从窗外进入的脏空气在窗口就被净化干净,不会进入室内对您身体造成伤害。

2013年北京雾霾有多严重

1、北京雾霾最严重的就是冬天供暖气期间。也就是11月中旬到3月初这几个月,特别明显的空气指标浮动。这其中最严重的是1月份,其次是12月。

2、关于防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戴口罩。虽然戴上口罩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没有污染物进入口腔或呼吸道等,但是带上口罩也就是多了一个保护屏障。口罩有传统的和隐形的两种,传统的比较憋气,可以试试隐形的,塞 在鼻孔处的鼻塞,轻巧方便,防护范围也广。

2)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在这种雾霾天气里,由于有害空气的大面积覆盖,所以尽量减少外出频率。如果实在是要外出,那也要保持平和呼吸的小碎步走路。

3)头戴帽子。在雾霾天气里,头发吸附的污染物的能力也是不容小嘘的,所以在出门前,戴上一顶帽子便能解决这个小麻烦哦。

4)穿长衣。不要觉得长衣笨重,而且还很不好活动筋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长衣相对于短衣而言,大大降低了污染空气与身体的接触面积,也就多了一些保护。

《《穹顶之下有什么科学上的错误》的错误》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 张淼淼)在经历了59年来最多雾霾“侵扰”的1月之后,北京在久违的阳光与蓝天中进入2月份,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预计全天直到周末北京的空气质量都将保持在优良级别。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所长梁旭光表示,进入2013年1月后,北京共出现4次雾霾天气过程。截至1月28日20时,北京南郊观象台测得的雾霾天数为23天,比常年同期10.5天、近10年同期10.8天和2012年15天均明显偏多,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的。

“冷空气活动偏弱、低层风力小、湿度大是今年1月北京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梁旭光说,1月份北京地区的地面月平均风速仅为每秒1.8米,明显低于前四年同期的风速水平,较常年1月平均风速每秒偏小0.5米,同时由于暖湿空气势力相对较强,1月平均相对湿度为55.7%,明显高于前四年同期的平均水平。

受以上气象因素影响,1月北京地区PM2.5浓度也较前四年同期明显偏高。根据气象部门城区宝联站的监测,2013年1月PM2.5浓度月平均值为每立方米180微克,较2009到2011年同期平均浓度高出近30%。

统计显示,2013年1月共有11天出现了日平均风速低于每秒1.5米的较低风速天气。尤其是1月10日到18日日平均风速持续较小,与此对应,这段时间北京地区出现持续雾霾,空气严重污染。

来看看北京一年来的雾霾有多严重

昨天写完那篇《《穹顶之下有什么科学上的错误》的错误》以后,有小伙伴追问:那《穹》片到底有没有科学上的错误呢?

这么说吧——

1. 煤铁石油医疗等行业的问题我不懂,不过在大气科学领域,柴静已经出示的数据(请注意“已经出示”四个字)是没有硬伤的——这一点必须要首先阐明!

2. 在数据选取方面,我认为柴静带有某些偏向性——或者,至少是比较随意吧。

比如在第二章,柴静携带PM2.5采样仪24小时,然后把采样结果送去,我相信这24小时的数据她肯定不会的。问题在于——

(1)这24小时到底是哪一天?是北京雾霾最严重的一天?还是北京空气最干净的一天?还是北京空气状况最具代表性的一天?

那什么叫最具代表性呢?比方说,我们先对北京全年的空气质量做一个整体评估,假设我们发现它大部分时候都处于轻度污染的状态,那么我们就找轻度污染的一天来做这个24小时的采样,这一天的代表性就比较强。而如果你随便找一天,或者故意找最槽糕的一天,或者故意找最干净的一天,那其实是不太有说服力的。但是,从视频上看,我们并不知道柴静找的是哪一天,更不知道这一天到底有多大代表性。

(2)在作24小时采样时,你都处在什么环境中?你是在有空气净化器的室内呆着?还是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呆着?还是在尾气呼啦啦排放的大街上站着?

从视频来看,有几个短促的镜头,似乎表明柴静分别在办公室、超市、厨房、马路、地铁、卫生间、卧室,基本是符合普通市民活动范围的。不过有一点,请注意厨房。中国常见的烹饪手段,比如炒煎炸,分分钟就能让室内PM2.5飙升。我可以说得极端点,假如柴静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北欧某个空气质量巨好到无敌的小城,只要去厨房里按照中国烹饪习惯爆炒上3个菜呆上15分钟,出来以后把采样膜送去检验,里面一样也会有各种致癌物。而这显然跟这个小城整体的空气质量无关。

再比如,柴静在展示NASA提供的卫星时,说“这是2012年,北京的上空”——可是却是2012年1月10日的。

2012年1月份是北京乃至整个华北雾霾最猖獗的时候,用这个时段的来代表整个2012年的状况,是否存在误导性?

在这句话之后她,接着说“2011年,12月的北京”(配图为2011年12月10日),“2010年,华北上空”(配图为2010年1月18日),“2009年,华北上空”(配图为2009年10月28日)。

请读者自行判断。

说到这里我有必要强调一下:

第一,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否认北京的空气质量很糟糕,事实上这已经无法否认除非你瞎了同时咽喉和鼻腔也都失灵了。

第二,这种偏向性的数据选取,其实也还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内。因为,这部片子不是科教片,它不需要非常严谨;也不是中国空气质量年度调查报告,不需要非常全面;它的所有素材选择,毫无疑问都是为了主题服务——但是这也没什么不可以。这就像一个人写文章表扬某地社会风气好,列举了很多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的故事来烘托主题,他也不用非要加一句:“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去年我市的犯罪率有XX%,同时在拾金不昧的人里有一位其实是老公捡了老婆的钱包……”之类的话来保障严谨。当然了,这种一切为主题服务的片子,肯定会让一部分人感到略微甚至严重的不适感,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一种——额,类型片!

3. 在数据解读方面,有一个明显的逻辑暗示,我认为是不适当的。柴静给出一幅图,然后解释说:“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

什么叫“随之”上升?就是说,因为PM2.5上升了,所以人群死亡率也上升了,这就叫“随之”上升。

但是,请注意:

第一,两个都在上升的数据,是否真的具有显著相关性,这还不一定。

第二,两个具有显著相关性的东西,是否具有逻辑因果性,这更不一定!

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里再用一遍:

某学生宿舍楼长大妈长期观察男生楼某男生和女生楼某女生,发现他们俩经常都在早上7点50分出门。楼长大妈兢兢业业统计了整整一学期的样本量,基本如此(高相关性)。天呐这说明神马?

楼长大妈一分析,这有如下几种可能(逻辑因果性):

1. 因为女生要出门,所以男生才出门(矮油好甜)。。。。。。。。。。。。。。。。

2. 因为男生要出门,所以女生才出门(你想得美)

3. 因为男生和女生都要去上课,走到教学楼10分钟正好8点打铃,所以出门时间恰好一致(世界真无趣)

4. 不知道(大妈忙着呢)

然而,楼长大妈二话不说毅然决然就选择了第一种可能,四处八卦这男生狂追这女生……——对于生活中的逻辑荒谬,大部分人还知道躲,但涉及科学问题,则总有人前仆后继地往“相关性=因果性”的大坑里跳。

举例完。

当然,有人说,那柴静也没说“PM2.5上升导致人群死亡率上升”啊!

是的,她没说。

但是,请你把“当PM2.5值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这句话,连上后面的“前卫生部长陈竺的测算结果是,在中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而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人”“在这场跟人类的战争当中,我们最脆弱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我们的孩子和父母”,一起读一遍。

你要非说她毕竟就是没这个意思,那我也没办法。

出现这样的逻辑问题,有两种可能:

第一,柴静的确不懂得相关性≠逻辑因果性的道理,这也是有可能的,毕竟这是个非常常见的逻辑误区。

网络上盛传的各种诸如“因为近年来沙尘暴少了,同时雾霾多了,所以是三北防护林挡住了大风来吹散雾霾”,“因为某人吃了某药,并且某人死了,所以是某药把某人药死的”之类的,无不尽出于此。柴静不需要在所有问题上比所有人高明。

第二,她懂,但她打了个擦边球,一方面保证自己并没有明确表达,另一方面充满了意味深长的暗示。我希望不是这种。

最后我要说的是,

1. 《穹顶之下》这部片子,在大气科学方面的数据、结论和引述,不存在硬伤。在数据的选取上存在偏向,在数据的解读上存在逻辑问题。

但是,对于柴静这样一个外行来说,能把片子做到这个程度,我认为已经非常难得了,即使存在上述问题,也完全当得起“瑕不掩瑜”四个字。

2. 我个人对这部片子的态度,是“有保留地支持”。一方面,我赞同她总体上符合科学事实的论述,略有瑕疵也在我的承受范围内。同时,我佩服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影响——毕竟雾霾问题的确很严重,而且的确损害人体健康,而且的确需要尽量多的民众都来重视、有所行动。在这一点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比她取得更大影响效果!

另一方面,我不太赞同的是,她在延伸观点部分,过于强调环保的正当性,而忽略了经济成本的复杂性,这一点我已经在前面文章中说过,不再赘述。

——不过这属于价值判断,见仁见智,无需强求。我虽然表示不太赞同,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她所代表的这种立场在中国彻底消失的话,那会更加可怕。

至于,说到某些“风格”问题——各位,类型片一定有其特定受众,是不是我自己其实并不重要。最后的最后,我想跟某些人说,你们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环保,而是把自己的阅读水准扩充到10个字以上,这样就不会一看见《《穹顶之下有什么科学上的错误》的错误》酱紫的标题,就跳出来蒙眼抡王八拳大骂我为什么不支持你们的神了。

北京雾霾天气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此后每年都发生吗?

凭良心说,2017年雾霾治理真的很有成效。

这是现在北京各个监测点显示的数据。网页链接

你还可以选择自己关注的具体区域来查看。

尽管国际上普遍检测的PM2.5 的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但是确实是一大进步,是市民和市政府,各级单位及企业的共同努力成果。

来源:百度搜索:北京空气质量

手机百度也可以搜索,可以及时准确获得当时的空气状况。

不是每年发生,近几年才开始特别严重

 北京地处北方,气候干燥,距沙漠较近,从历史上看,霾灾比较频繁,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元朝.据《元史》记载,1329年阴历3月,由于前年冬天没有下雪,春天又乏雨水,导致“雨土,霾”.明代相关记载更多,

1481年,由于降雨少,“连日狂风大作,尘霾蔽空”.

1485年,旱荒使近京饥民涌入京城求食,城内经常狂风大作,史书上称“风霾累日”.

1493年,“京师雨霾”,

1497年,“京师去冬恒燠无雪,今春狂风阴霾”.

1498年,“四月丁亥,京师风霾连日不止”.

1504年,通州区出现了“春二月,常风霾蔽日”.

1506年,通州城“十月,霾雾四塞”.

1510年,北京城“今春以来,风霾屡作”.

1516年,海淀区“冬无瑞雪,春有风霾”.

1548年,“正月,京师大风霾”……

类似的记录连篇累牍,数不胜数.总之,每隔几年,大霾便会光临京城一次

元代以前北京城市规模较小,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建筑物增加了,空气流动速度下降,雾霾发生的几率相应提高,明代后期正逢小冰河期,北方气候变冷,降水减少,利于雾霾天气形成.

减少雾霾要靠科学,应从约束人类自身行为入手,搞好绿化,注重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