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图表 天气图表
孝昌天气预报一周_孝昌天气
tamoadmin 2024-10-03 人已围观
简介1.文言文郦道元翻译原句1、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洛阳伽蓝记·追光寺》)2、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洛阳伽蓝记·追光寺》)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北齐书·司马子如列传》)4、(既为众所指目,徒以路远处幽,无所取资)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无闻焉者,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
1.文言文郦道元翻译
原句
1、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2、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北齐书·司马子如列传》)
4、(既为众所指目,徒以路远处幽,无所取资)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无闻焉者,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清代方苞《再至浮山记》)
5、今少傅丞相福国陈公序其篇端,所以发挥引重,固已尽其美矣。(《丞相李公奏议后序》)
6、英,姓崔,(字俊臣。世居真州。以父荫补永嘉尉,)挈累赴官,(不自慎重,)为舟人所图,沉英水中。(家财妻妾,不复顾矣。)幸幼时习水,潜泅波间,度既远,遂登岸,(投民家,举体沾湿,身无一钱。赖主翁见怜,易衣赐食,复赠盘费而遣之。英遂问路出城,)陈告于平江路,(令听候,一年杳无消耗,惟卖字以度日。非敢谓善书也,不意恶札上彻钧览。)(冯梦龙《情史》卷二情缘类“崔英”)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矣?(清代袁枚《答陶观察问乞病书》)
原创参考译文
1、(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里,不过充数当一个官。)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杞树梓树绿阴一片。像臣(侍中尚书令东平王元略自称)这样的人,用赵咨的话来说,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啊。
注释: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社稷宗庙之辉煌,百官装束之富丽。指思想上的造诣,泛指高深的境界。语出《论语·子张》。
鸳鸯:比喻贤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范祥雍校注:“鸳与鵷通。鸳、鸾皆凤族,以比喻贤人。”
2、梁朝的达官大臣们过于骄矜自尊,但看见元略入朝,无不对他的举止表示敬畏。
注释:
朝贵:朝廷中的权贵。
3、司马子如能够慰勉警戒自己勇于改错,非常有声誉。(他能)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他的属官们都敬服他。
注释:
自厉:慰勉警戒自己。
发摘:揭发;纠举。
奸伪:指诡诈虚的人或事。
僚吏:属吏;属官。
畏伏:敬服。伏,通“服”。
4、(这里是被众人纷纷推荐,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地处偏僻,途中有无所借助,)所以有辛到达的就少了。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
注释:
曷若:何如。
猝至:突然而至。
5、现在太子少傅丞相福国公陈先生在开篇为他的文集作序言,这是用来宣传弘扬他文章的精义,同时也是对他的称引推重,这本来就已经是尽善尽美的事情了。
注释:
所以:用来……的东西(办法)。
发挥:阐发,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引重:标榜;推重。
6、我(崔英自称)姓崔,(字俊臣。世代居于真州。凭借父亲的荫功补任永嘉县尉,)携带家室(到永嘉县)赴任,(途中因为自己不够慎重,)被船夫盯上,将我沉入水中水中。(家财和妻妾,也不能再照看了。)幸而幼时熟习水性,在波浪之间潜游,游得度远了以后,才敢登岸,(然后投宿民户家,全身都沾湿了,而且身无分文。依靠主人家老人可怜我,给我换了衣服,赐予我食物吃,又赠与我盘缠然后打发我(上路)。于是我就问着路出城而去,)到平江路去告状,(官爷让我听候消息,过了一年还是杳无音讯,只得卖字来度日。完不敢说字写得好,也没想到我拙劣的书法得到长者阅目。)
注释:
挈累:携带家室。
舟人:船夫。
陈告:告状。
消耗:消息。
恶札:拙劣的书法或文笔。亦用为谦词。
钧览:对尊长阅览的敬称。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矣?
一个月之中不得不失去饮食的规律,而且不能够对高堂父母行晨昏定省的孝礼,每天都是如此,还有时间像古代所说的守法循理的良吏那样督责务农、巡行乡县等等吗?
注释:
高堂:指父母。非专指母亲。
定省:指晨昏定省。《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定,安其床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因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
课农:督责务农。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
云乎矣:也说云乎哉。语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或反诘。
追光寺
原文
追光寺,侍中尚书令东平王略①之宅也。
略生而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群书,好道不倦。神龟中为黄门侍郎。元乂专政,虐加宰辅,略密与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义兵,问罪君侧。雄规不就,衅起同谋。略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萧衍素闻略名,见其器度宽雅,文学优赡,甚敬重之。谓曰:“洛中如王者几人?”略对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摄官,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杏所云②:‘车载斗量,不可数尽。’”衍大笑。乃封略为中山王,食邑千户,仪比王子。又除宣城太守,给鼓吹一部,(左佥右刃)卒千人。略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寻迁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孝昌元年,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略归国③。江革者,萧衍之大将也。萧衍谓曰:“胺宁失江革,不得无王。”略曰:“臣遭家祸难,白骨未收,乞还本朝,叙录存没。”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乃赐钱五百万,金二百斤,银五百斤,锦绣宝玩之物,不可称数。亲帅百官送于江上,作五言诗赠者百余人。凡见礼敬如此比。
略始济淮。明帝拜署侍中义阳王,食邑千户。略至阙,诏曰:“昔刘苍好善,利建东平④;曹植能文,大启陈国⑤,是用声彪盘石,义郁维城⑥。侍中义阳王略,体自藩华,门勋夙着,内润外朋,兄弟伟如。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往虽弛担为梁,今便言旋阙下,有志有节,能始能终。方传美丹青,悬诸日月。略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称,故封义阳。然国既边地,寓食他邑,求之二三,未为尽善。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可改封东平王,户数如前。”寻进尚书令、仪同三司,领国子祭酒,侍中如故。略从容闲雅。本自天资,出南入北,转复高迈。言论动止,朝野师模。建义元年薨于河阴,赠太保,谥曰文贞。嗣王景式舍宅为此寺。
注释
①东平王略:《魏书》卷十九下有传。
②赵咨所云:赵咨为汉末人,仕吴,官至都尉。建安二十五年(220)奉命使魏。魏文帝问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咨答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三国志·吴志·吴主权传》注)
③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畧归国: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南叛乱之际,萧衍派遣豫章王萧综镇徐州。而萧综投降于此魏,其长史江革等将士五千人成为此魏俘虏。明帝下令遣返江革等,因以征召元略。(《魏书》卷十九下)
④刘苍好善,利建东平:刘苍为东汉光武帝第八子。封为东平王。苍好经术,曾与公卿共定南此郊冠冕车服制度。汉明帝问曰:“处家何者最乐?”苍答曰:“为善最乐。”(《后汉书》卷七十二)
⑤曹植能文,大启陈围:曹植为曹操幼子,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魏明帝太和六年(232)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魏志》卷十九)
⑥声彪盘石,义郁维城:盘石与维城,均指王族在各地封为藩王,使中央集权的体制得以稳固。
译文
追光寺,位于寿丘里,原是侍中尚书令东平王元略的宅邸。
元略生来就很出色,年幼时已显得老成持重。博通群书,好道不倦。神龟年间任黄门侍郎。当元乂垄断、对宰相下毒手之际,元略秘密地与他的哥哥中山王元熙一起,打算仗义起兵,向元乂这个在君王左右的恶人问罪。然而这番雄图没有成功,反而在同谋者内部发生了纷争,元略的四个兄弟全部遇难,唯有元略只身逃命到江左。萧衍对元略的名声素有所闻,看到他器度宽弘优雅,富于文才学识,对他非常敬重。萧衍问他:“洛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几位?”元略回答说:“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里,不过充数当一个官。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杞树梓树绿阴一片。像臣这样的人,用赵咨的话来说,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啊。”萧衍听后大笑。于是封元略为中山王,给予食邑千户,待遇相当于王子。又任命他为宣城太守,给予乐队一部和仪仗兵千人。元略行政清正严明,很有政治声誉。梁朝的达官大臣们过于骄矜自尊,但看见元略入朝,无不对他的举止表示敬畏。不久,元略转任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孝昌元年(525),明帝赦免吴人江革,以此作为交换,请求让元略回国。江革这个人是萧衍的大将。萧衍对元略说:“朕宁愿失去江革,却不能没有中山王。”元略回答说:“臣的家里遭遇灾难,亲人的白骨还没有埋葬。乞求让我回到本朝,料理生者与死者的事谊。”不禁悲泣泪下。萧衍哀怜地让他回国。于是赐给他五百万钱,二百斤金,五百斤银,锦绣珠宝等物品更是数不清。萧衍亲自带着百宫到长江边送行,有一百多人作五言诗临别相赠。元略所受到的礼遇大凡如此。
元略才渡过淮河,明帝就任命他为侍中、义阳王,赐给食邑千户。元略来到朝廷,有诏书谓:“过去刘苍(东平王)好善,有利地建成东平封地;曹植(陈思王)能文,大大地发扬陈国的声望。所以,他们的名声道义是盘石之宗和维城之族的荣耀。侍中义阳王元略,其品德是诸侯的精萃,一门的功勋早已著称。他内润外朗,兄弟都很英俊。既然见义忘家,为国舍命,那种不朽的忠烈何日能忘!过去虽然一度在梁朝休闲,现在又返回朝廷,这堪称有志有节,善始善终。正应流芳史册,如同悬挂于曰月上那样不可磨灭。元略稍前尚未抵达的时候,真诚求归,树立名节,因此封为义阳王。可是封地不仅边远,而且俸禄需靠其它郡邑提供。考虑过另外雨、三处地方,都不如意。应该依照德行选相称的封地,对昔日的功勋追加荣誉。可改封东平王,赐给食邑的户数同前。”不久,晋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兼任国子祭酒,侍中的职位不变。元略从容闲雅,出自天性,离开南方回到北方后,气度更加高迈,他的言论和行为成为朝野的楷模。建义元年(528)在河阴逝世。追赠太保,谥文贞。继承王位的景式献出住宅作为此寺。
再至浮山记(1)
原文
昔吾友未生、北固在京师(2),数言白云、浮渡之胜(3),相期筑室课耕于此。康熙己丑(4),余至浮山,二君子犹未归,独与宗六上人游(5)。每天气澄清,步山下,岩影倒入方池;及月初出,坐华严寺门庑,望最高峰之出木末者(6),心融神释(7),莫可名状。将行,宗六谓余曰:“兹山之胜,吾身所历,殆未有也。然有患焉!方春时,士女杂至(8)。吾常闭特室(9),外键以避之(10)。夫山而名,尚为游者所败坏若此(11)!”辛卯冬,《南山集》祸作,余牵连被逮,窃自恨曰:“是宗六所谓也(12)。”
又十有二年,雍正甲辰(13),始荷圣恩,给归葬(14)。八月上旬至枞阳,卜日奉大父柩改葬江宁(15),因展先墓在桐者(16)。时未生已死,其子移居东乡;将往哭,而取道白云以返于枞。至浮山,计日已迫,乃为一昔之期(17),招未生子秀起会于宗六之居而遂行。白云去浮山三十里,道曲艰,遇阴雨则不达,又无僧舍旅庐可托宿,故余再欲往观而未能。
既与宗六别,忽忆其前者之言为不必然。盖路远处幽,而游者无所取资,则其迹自希,不系乎山之名不名也。既而思楚、蜀、百粤间(18),与永、柳之山比胜而人莫知者众矣(19);惟子厚所经(20),则游者亦浮慕焉(21)。今白云之游者,特不若浮渡之杂然耳。既为众所指目,徒以路远处幽,无所取资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无闻焉者(22),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23)!然则宗六之言盖终无以易也(24)。
余之再至浮山,非游也,无可记者,而斯言之义则不可没,故总前后情事而并识之。
注释
(1)浮山:又名浮度山、浮渡山,在安徽省桐城县东九十里,有奇峰七十二,为桐城之胜。
(2)未生:左待,字未生,桐城人,方苞好友。北固:刘北固,字辉祖,安徽怀宁人,方苞好友。
(3)白云:白云岩山,在桐城县东一百二十里,为当地名胜之一。
(4)康熙己丑: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
(5)宗六上人:名叫宗六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别称。
(6)木末:树梢。
(7)心融神释:心神完全融汇于优美的自然景象之中。
(8)士女:男女。
(9)特室:独室。《庄子·在宥》:“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
(10)外键:锁上外门。
(11)败坏:山有名,则游人杂至,破坏了清净优美的自然环境。
(12)“是宗六”句:意为自己有文名,为《南山集》作序,结果被牵连下狱,这跟宗六和尚所说的山有名则易遭败坏的道理相当。
(13)雍正甲辰:雍正二年(1724)。
(14)“始荷圣恩”句:方苞在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出狱后,家属族人被迫入旗籍,羁留北京,不得回乡。雍正皇帝即位后,特赦方苞族人归籍,1724年(雍正二年),又给一年,准其回乡办理先人坟墓迁葬等事。
(15)卜日:选择吉日。
(16)展:察看。
(17)一昔:一夜。
(18)百粤:即百越,秦汉以前散居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部族繁多的越族。此处指古越族所在的地区。
(19)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县。柳:柳州,治所在今广西省柳州市。比胜:并胜。指上述百粤、楚、蜀各地山水与永州、柳州的山水并胜。
(20)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解(今山西货运城县解州镇)人。柳宗元因遭宦官贵族集团打击排斥,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为柳州刺史。柳宗元曾以永州、柳州山水为内容写过不少著名的游记,这些山水因柳宗元的游记而闻名于世。
(21)浮慕:虚慕。意为一些人并非真的对永州、柳州的山水有切实的感受,只是因为它们曾为名人所游赏而慕名往游。
(22)曷若:何如。
(23)猝至:突然而至。
(24)无以至:无法更改。意为宗六和尚说的话,到底还是正确的。
译文
从前我的好友左未生、刘北固在京城,多次说白云、浮渡是当地名胜。曾相约一道在那里建个房子、种种地。康熙己丑年,我到了浮山,左、刘二位君子外出还未回来。我就独自与名叫宗六的和尚一道出游,每当天朗气清之时,我们就走到浮山下,浮山的峰影倒映入方形的池塘,等到月亮刚刚升起时。我们就坐在华严寺门楼或廊下,望着浮山的最高峰出现在大叔的树梢,感到心神完全融汇于优美的自然景象之中,那种美不可言喻。我要走了,宗六和尚对我说:“此山之优美,是我所从未亲身经历过的,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恰逢春天之时,男男女女就纷至沓来。我就常自己躲在独室里,锁上外门来避开喧嚣。山有名,则游人杂至,就像这样破坏了此地的优美清静。”辛卯年冬天,《南山集》之祸爆发,我受牵连而被逮捕,私下里独自遗憾的说:“这跟宗六和尚所说的山有名泽易遭败坏的道理相当!”
又过了十二年,雍正甲辰年,我才承蒙圣恩请回乡办理先人坟墓迁葬等事。八月上旬到了枞阳,我选择吉日把祖父的灵柩改葬在江宁,于是先察看在桐城的祖先墓地。当时左未生已经死了,他的儿子移居在东乡。我要前往哭奠,就取道白云山,然后返回枞阳。我先到浮山后,算着时间已经很紧张,就相约在某一夜相见,我就招来左未生的儿子秀起在宗六和尚的住处相会。然后就出发了。白云山距浮山三十里,道路曲折艰难,每逢阴雨天气就道路不通。途中又没有僧舍旅店可以托身住宿,所以我再想前往观赏浮山也是不能了。
与宗六和尚分别后,我忽然回忆起他前面所说的话,想想也不一定对。如果路途遥远地处幽僻并且游玩这有没有可以借助的东西,则它情况自然不为人知,与山有名无名也没有关联。接着又想到楚、蜀、百粤这些地方的山水。和永州、柳州之山水同位名胜但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只是因为柳子厚经过了那里,于是前去游玩这也就慕名往游了。现在白云山的游人,还不如浮渡山那样人多混杂。这里是被众人纷纷推荐,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地处偏僻,途中有无所借助,所以有辛到达的就少了。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这样看来,宗六和尚说的话无法更改,到底是正确的。
我再到浮山,不是为了游玩啊。也没什么可记的,但这其中的含义却不能埋没,所以就总结了这些前前后后的事情一并记下了它们。
文言文郦道元翻译
当时北魏朝廷由胡太后把持,胡太后重用宠臣小人,政治腐败不堪,境内内乱不止,朝廷毫无威信。其子孝明帝元诩逐渐年长,对权力被剥夺深感不满,对于胡太后的秽行也极度厌恶。母子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孝明帝私下密诏尔朱荣进兵洛阳,尔朱荣大喜过望,立即发兵。后党得知风声后首先取措施,胡太后和姘头一起密谋毒死亲子孝明帝。兴头正盛的尔朱荣闻讯怒不可遏,发表慷慨激昂的宣言,立元子攸为帝,是为敬宗孝庄帝,勤兵拥众,直指京师杀来。胡太后的爪牙四散而逃,尔朱荣大军顺利入京,胡太后见了尔朱荣还想辩解,昔日连见天颜机会都极少的尔朱荣牛气冲天,拂衣而去,派军士把胡太后和她立的三岁小皇帝扔入黄河淹死。
但是,接着尔朱荣做了一件让后人唾骂的事。除掉灵太后和幼帝后,考虑到自己在朝廷根基尚浅,怕今后不好控制,想诛杀立威,听从亲信费穆劝说,出了一个狠招:庄帝循河西至河阴,引导百官于行宫西北,告之朝臣说要祭天,不能请。百官聚集之后,尔朱荣捡个高台四处望,立马于上,大声叱责说:“天下丧乱,先帝暴崩,都是你们不能辅弼造成。而且朝臣贪虐,个个该杀!”言毕,纵兵大杀, 史称“河阴之变”。死难朝臣人数极多,据《北史》、《魏书》记载有一千三百多人,《资治通鉴》记载有两千多,反正是上至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下至正居丧在家的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包括孝庄帝的兄弟,不分良奸,全部杀个精光。 把迁到洛阳已经腐化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中的汉族大族消灭殆尽。有了此事,历史上骂名滚滚。“河阴之变”另一个后果,是尔朱荣和北魏朝廷和皇室之间已经没有调和的可能,尔朱荣也注定要成为北魏的乱臣贼子。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而且必须一直下去。尔朱荣当时不是没有考虑篡位,但是当时天下未定,属下意见不一,而且尔朱荣很迷信,派人铸他自己的金像。当时北魏王朝凡做重大抉择时,常常铸金人以卜吉凶。一共铸了四次,金像全部都没有铸成。尔朱荣信任的一个巫师也劝他,说天时人事都不成熟。于是重新迎回孝庄帝还宫,叩头谢罪,率军返回晋阳。 六镇起义之后,经过不断的战斗和吞并,葛荣的一支逐渐壮大,拥有燕、幽、冀、定、瀛、殷、沧七州之地。葛荣遂自称天子,建国号齐,改元广安。孝昌三年(528年)二月,葛荣杀另一个起义首领杜洛周并其部众。至此葛荣兼并四方武装,号称百万,南下围攻邺城,打算一举推翻北魏朝廷,一统天下。 但此时北魏的已经落入了尔朱荣的手里。
尔朱荣听说邺城被围之后,立即亲自率精兵七千,人携两马(一马为副,方便昼夜兼行),直扑河北。葛荣横行河北之地为时已久,又听说尔朱荣这么一点人马,大喜于色,十分轻视。可是,双方兵力上的悬殊差距却是事实,葛荣虽无百万雄兵,30万人马还是有的。尔朱荣先派兵埋伏于山谷间,准备出其不意地出击。又三人一组,派出几百组骑马四跃,扬尘鼓噪,让葛荣军人不知已方数目多少。双方近距离混战,考虑到刀不如棒好使,又发给兵士每人袖里藏棒一枚,以便近击。为了防止兵士贪功,割首及求赏,他又下令战后不以人脑袋为封赏的标准,只以大胜为准。随着尔朱荣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数千名精骑一齐左冲右突,来往挥击,将葛荣的30万大军一下子冲散。然后,尔朱荣回过身来,集中所有精兵杀向葛荣的中军,一战而擒之,于是葛荣全军崩溃。
战后如何处理降兵的问题上是非常棘手的,因为投降的人太多,一个士兵要处理一百多人降兵。尔朱荣的手段比项羽高明的多,他首先下令葛荣军士就地遣散,可以亲属相随,一概不问。等到这些散兵游勇出走百里之外,聚不起团来,尔朱荣才又派押领的官在各条路口等候,把降众分别集中起来,进行安置,原来的首领量才录用,编入自己军队服务,使新附降兵都感服他的处置。尔朱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竟使北魏的后续部队还没有发动就已经风平浪静了。 永安元年(528年)六月,河间人邢杲在青州发动流民起义。流民当时受到土著豪强的欺凌,早已怀恨在心,一听到邢杲起兵,顿时风起云涌,远近奔赴。邢杲自称汉王,年号天统,势力发展很快,不到一个月时间,人数发展到十余万。
北魏朝廷任命征东大将军李叔仁统率军队讨伐邢杲,双方交战多次,相持不下。北魏朝廷又派征虏将军韩子熙招降邢杲,邢杲先是诈降,继而重创魏军,在潍水大败魏将李叔仁。但邢杲未能利用这次有利的机会扩展势力。就在邢杲诈降前夕,北魏大军已镇压河北起义军,葛荣被俘往洛阳处死。北魏立即命行台尚书左仆射于晖率大军立即转头进攻邢杲。就在这时,葛荣余部韩楼再度起义,占据幽州,于晖部将彭乐率部逃亡,投奔韩楼。于晖不敢进军讨伐邢杲,率部退回。邢杲乘机西进,攻占济南。北魏朝廷急令上党王元天穆率兵讨伐邢杲。
永安二年(529年)四月,邢杲在济南兵败被俘,被送往洛阳斩首。 河阴之变之后,北海王元颢都仓惶南奔,投降南朝梁国。后来元颢请求梁武帝萧衍帮助其成为北魏的皇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梁武帝认为这是一个向魏土拓境的大好时机,于是便欣然同意了。陈庆之受任为飚勇将军,送元颢北上洛阳。照理说这是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军事行动,可是梁武帝仅仅让陈庆之所部七千人孤军北上,并未在别处派军加以协助,这不由得令人怀疑起梁武帝的真正用意,很有可能梁武帝并不愿花费太多精力浪费在这个北魏的流亡贵族身上,只是想派陈庆之率领少部分军队敷衍一下。不过这不足万人的队伍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袭取铚城到夺取洛阳,陈庆之率军共取城32座,作战47次,战无不胜。至此,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归附,颂声四起。
此时,北魏将尔朱荣派上了用场。 尔朱荣闻听自己所立的魏庄帝元子攸奔逃于长子(上党县名),赶忙率兵奔赴,并与元颢和陈庆之在黄河两边双方对峙。陈庆之三日十一战,杀伤甚众。尔朱荣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在陈庆之这里吃了大亏,他马上改变策略,不再与陈庆之作正面接触。他制作了许多木筏,渡过黄河,直接抄袭元颢的本阵。因出其不意,元颢部一战即溃,他自己也在逃往临颍的路上被抓获,而洛阳随后就失陷了。如此一来,陈庆之四面受敌,尔朱荣不肯放过这个强劲的对手,亲自率领精兵马队追击陈庆之。正值嵩高河水暴涨,陈庆之军在追兵和大水的冲击下,死散殆尽。陈庆之削发装扮成和尚,只身一人步行逃回梁朝。 正当六镇起义蓬勃发展之时,北魏关陇地区胡汉人民也爆发大起义,起义者推羌人莫折大提为帅,大提自称秦王。南秦州(今和县西南洛谷镇)城民张长命等杀刺史崔游,响应大提。后高平的敕勒酋长胡琛、匈奴人万俟丑奴相继响应。不久,大提卒,子莫折念生自称天子,置百官,年号天建。后战死。建义元年(528年)七月,已统率关陇义军的万俟丑奴称天子,置百官,改元神兽。数年间,他们杀魏守宰,转战关陇各处。打败了萧宝寅、崔延伯等北魏将领,控制关陇大部。
永安三年(530年)春,平定关东后的尔朱尔荣派尔朱天光为统帅,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左右大都督,并为副帅,领兵向关陇进攻。当时万俟丑奴自率大军围攻岐州(今陕西凤翔),另遣其大行台尉迟菩萨、仆射万俟仵自武功(今陕西武功东)南渡渭水,围攻北魏军的营寨。贺拔岳率骑兵千人前去救援,可此时尉迟菩萨业已攻破营寨引军而还了。贺拔岳就故意掠杀尉迟的吏民,借以挑逗激怒他。已经率军渡过渭河的尉迟菩萨果然上当,遂将步骑两万大军屯扎在渭河北岸,两军隔渭水相持。贺拔岳示敌以弱,有勇无谋的尉迟中计,贸然率骑兵渡河追击。贺拔岳乘其半渡之时挥军掩杀,大败敌军,生擒尉迟菩萨,俘获其骑兵三千;随即率军渡过渭北,收降尉迟留在北岸的那万余步卒,缴获了大量辎重。万俟丑奴闻知尉迟菩萨全军覆没,甚是惊恐,于是放弃岐州,北走退向安定(今甘肃泾川西北),在安定城北的平亭设建了营栅,以御官军。尔朱天光也率大军从雍州赶到了岐州,与贺拔岳会合。
四月初夏,天气渐热,屯扎在汧水、渭水间的官军故意歇军牧马,并放出话来:夏季天热,不利行军作战,等到秋凉再行进兵;并有意让俘获的丑奴军探子逃回,将情报告知丑奴。丑奴得知官军歇兵避暑、秋凉再战的机密情报,信以为真,遂放松了戒备,只派出部分军兵据险立栅,防敌攻袭;然后将大军解散为农,在平畴沃土的细川(古水名,即今南川河;源出今陕西麟游县,北流至甘肃灵台县东北汇入达溪河)流域耕田种地,放牛牧马,放眼望去,满目都是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官军见丑奴果然中计,遂潜发大军,黎明时分袭占了丑奴设防的主营栅,并将俘虏全都放了回去,以乱其军心。其他的营栅闻知主栅已失,误以为大势已去,遂无心抵抗,悉数降魏。官军一举袭破丑奴军的防线,遂昼夜兼程,直抵安定城下,丑奴的泾州刺史献城投降。丑奴失去了依托,只好丢弃平亭慌忙撤走,打算逃回老巢高平。尔朱天光命贺拔岳率领轻骑追击,丑奴领着部众刚刚逃到平凉,贺拔岳亦率轻骑飞马追及。不待丑奴军列成阵势,部将陈崇一马当先,单枪匹马冲入丑奴军中,直奔丑奴闯去。身经百战的丑奴大概是被陈崇的玩命气势惊呆了,没等他作出任何反应,就被冲到眼前的陈崇轻舒猿臂,硬生生地从马上拽过来,生擒于腋下。其部众亦皆被陈崇的神勇吓傻了,呆愣愣的不敢上前搭救被俘的皇上,及至见后继的官军陆续赶来,顿时崩溃而逃。六月,万俟丑奴部将万俟道洛率余众6000逃入山中。尔朱天光因马乏草,退屯高平城东,遣都督长孙邪利率200人镇原州(即高平)。万俟道洛暗与原州城民联络,袭灭邪利所部。尔朱天光率诸军攻原州,道洛战败,率众西走,进山据险固守,后归附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义军首领王庆云。庆云称帝于水洛城(今庄浪),以万俟道洛为大将军。七月,尔朱天光率诸军来攻。王庆云、道洛出战,均被俘,部众被魏军坑杀。
翌年四月,宿勤明达亦被魏军俘杀。关陇起义失败。 关西平定,尔朱荣基本统一了北方。 在尔朱荣基本平定北方之后,他和孝庄帝矛盾也日益尖锐。北魏朝政均由尔朱荣在晋阳控制。魏庄帝左右大臣、内侍,全是尔朱荣安插的眼线,皇帝一举一动这些人都会禀告给他。而且尔朱荣还要干涉孝庄帝的私人生活。尔朱荣的女儿本是孝明帝的侧妃,但尔朱荣却强迫孝庄帝立她为后。尔朱皇后也不是善茬,经常和皇帝过不去,发脾气耍性子。她常常说:‘我在天子面前放肆一些有什么关系?他本来就是我爹所立,我爹把帝位让给他已经很不错了。’
孝庄帝外有强臣逼迫,内有恶后威吓,经常怏怏不乐,随着境内的敌人被消灭,尔朱荣又申请入朝,准备进一步控制中央,为下一步篡位做准备,双方摊牌的时候终于到了。于是孝庄帝开始与一些皇族近臣密谋诛杀尔朱荣,其实做的本不严密,也传到了尔朱荣那里。所以尔朱荣的亲信都劝他抢先下手,但尔朱荣自信得很,认为孝庄帝决计没有这种胆量。堂弟尔朱世隆怀疑庄帝举动有异,自己派人在自家门上写个匿名贴子:“天子与杨侃、高道穆密谋,要杀掉太原王!”然后他自己装发现匿名信,揭下贴子呈送给尔朱荣。尔朱荣此时没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唰唰几下撕毁匿名贴,往地上吐了口唾沫:“世隆真是胆小鼠辈,谁敢生杀我的念头!”尔朱荣的妻子也劝他不要去洛阳,但尔朱荣不听。
尔朱荣入朝,当面问起外面传言,孝庄帝说:“外面的人都说您也要杀我,难道是真的?”这样的巧妙反问使尔朱荣无言以对,以后每次入朝觐见,左右从人不过数十,还都空手不带兵器。而帝党方面刺杀尔朱荣的行动却加紧进行。530年九月戊戌日(530年11月1日),孝庄帝埋伏兵士在明光殿东序,然后遣使飞报尔朱荣。声称尔朱皇后刚刚生下太子,皇宫内文武百官络绎不绝地到府上道贺,祝贺尔朱荣荣升为外公。尔朱荣并不起疑,遂进宫入殿。见到孝庄帝,尔朱荣未等开口道喜,忽然见孝庄帝手下两个人手里提刀从殿东门跑进,他马上惊起,直奔御座想挟持孝庄帝抵抗。孝庄帝膝上早已横备一刀,见尔朱荣冲上,直刺入腹,一代英雄应声毙命。众人举刀乱砍,亲信元天穆也死在乱刀之下。跟随尔朱荣入宫的十四岁儿子尔朱菩提以及从人三十多个全被伏兵所杀。
1. 郦道元 文言文翻译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
《宜都记》上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
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2. 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怎么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江流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
阙: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
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
以:这里当作“似”。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飞漱:急流冲荡。漱,喷射。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赏析一: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
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
“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3. 《水经注·说水》文言文翻译原文江水又东,径黄半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选自郦道元《水经注·说水》译文长江水又向东流,经过黄半山下,有一座险滩名叫黄牛滩.黄牛滩的南岸重峦叠嶂,最外面的高大山崖之间有一块大石,石头上颜色分明,就像是一个人背着一把刀牵着一头牛,人是黑色的牛是**的,人和牛的形状、色彩非常分明.这里既然是人迹罕至之处,没有人探究出其形成原因.这座高崖很高,又加上江流湍急迂回,(但是)即使是路过此处的人连宿两宿,也仍然看得见此物.所以路过的行人就编成一首歌谣唱道:“早晨起来从黄牛滩出发,傍晚住宿在黄牛滩,三天三夜,黄牛还像原来一样丝毫不变.”。
4. 郦道元《水经·江水注》文言文《巫峡》的翻译.急.从三峡全长七百里中看,两岸山都是相连的,没有中断的地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把太阳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绝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诏书急需传达,那么,从白帝到江凌,虽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发,晚上便到,即使乘飞奔的马,驾者烈风也没这样快.每当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两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悬崖上流下的瀑布,飞花四溅,在山峰和树林之间飞溅,水清、树荣、高山、草盛,确有许多趣味.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萧瑟冷静,山涧寂静,猿猴啼啼的长叫,持续有很久,凄惨的声音异常,在山谷久久回荡,所以打渔的人说:"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见猿声后,眼泪沾湿了衣服.。
5. 三峡 郦道元 求原文及译文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其中有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船行的快。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乐趣。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有猿猴在高处放声长啸,声音持续不断,凄凉,猿叫的回声在空荡的山谷里传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 三峡 郦道元翻译(字字落实)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自:从,此处有“在”之意。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阙: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停午:一作“亭午”,中午。
夜分:半夜。曦(xī):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
陵,大的土山。沿:顺流而下。
溯(sù):同“溯”,逆流而上。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以:认为。
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快。或认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素湍:浪花翻滚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岸上景物的影子。绝巘(yǎn):险峻的山峰。
巘,凹陷的山顶。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飞漱:飞流冲荡。漱,喷射。
清荣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荣的树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晴初:初晴的日子。
霜旦:打霜的早晨。属(zhǔ):连续。
引:延长。凄异:凄凉异常。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裳:(cháng)赏析一: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
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生年不详,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
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曾多年为官。郦道元成年之后,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
郦道元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
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
7. 郦道元 文言文《三峡》翻译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 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 二、照录或更换 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 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左传·曹刿论战》)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四、合译与分译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分别表达. 例8: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五、调换顺序 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9: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此外,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用作补语,而现在多用作状语,翻译时也需要酌情调换顺序.例10: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翻译: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六、直译与意译 直译力求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直译准确而简洁,意译灵活而流畅.翻译时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11: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翻译:在这时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 画横线的词语用的就是意译.有时整句也可以用意译. 例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